这是个原理性质的电路,因为输入和输出有一个共用端,因此叫作基本共射电路。
从输入回路来看, \(V_{BB}\) 是要让这个回路导通, \(R_b\) 也是必要的,如果没了,三极管会烧掉。相当于直接给二极管加了个电源。
输出回路, \(V_{CC}\) 使得BC有个正确的偏置,也是负载的能源。 \(R_C\) 里流过的电流就是集电极电流,起到了电流电压转换作用,将 \(\Delta i_C\) 转化为 \(\Delta u_{CE}\) 。
最前面的信号是变化的电压 \(\Delta u_i\) ,导致 \(\Delta i_b\) 变化,使得 \(\Delta i_c\) 变化,通过电阻后,最终 \(\Delta u_o\) 变化。
静态工作点的必要性。
当信号为0时,流过的电流就是静态工作点。在放大电路里有静态工作点,而且要人为的设计这个工作点。
为何放大交流量还要个直流量呢?即在信号为0时,也要有合适的直流电压,交流小信号直接作用与三极管,可能都不够PN结的开通电压的,小信号可能也就几个毫伏,从这个点考虑,需要直流偏置。使得在有动态输入的时候管子始终工作在放大状态。
静态工作点的位置几乎影响着所有的动态参数,虽然被放大的是交流量。
波形分析,不再强调了,认为是中频小信号。有了直流偏置以后,动态信号是驮载再直流量上的。
按照这种接法的输出(电压)信号是反相的,如果输入信号增大,那么CE电压会减小,输入信号过大,输出小不下来了,这就意味着管子饱和了。饱和意味着 \(i_b\) 可以增大,但是 \(i_c\) 不能再大了,由于是反相的,所以饱和失真是底部失真。
截止失真是输出电流小不下去了,输出电压接近 \(V_{cc}\) 了,截止失真,顶部失真。
饱和失真是输入没有失真,输出出问题;截止失真输入回路就失真了。
失真这个问题要搞清楚,将来调试电路的时候也有个入手的地方,要想让输出不失真,要保证晶体管始终工作在放大区。
因此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:
一个电源意味着一套电路。输出有直流量,因此这是个原理电路,非实用电路。
上面这个原理性的电路,没法直接用,其存在的问题是两种电源且信号源和放大电路不共地,因此稍微处理一下。一种实用放大电路是直接耦合共射放大电路,耦合就是连接的意思,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就是直接连起来。
这时候分析这个电路的静态工作点,输入信号为0,相当于短路。
静态时, \(U_{BEQ} = U_{R_{b1}}\);动态时,be间电压是 \(u_1\) 和电阻 \(R_{b1}\) 上电压之和。
还有另外一种耦合方式,阻容耦合放大电路
对于耦合电容 \(C_1, C_2\) ,应该要比较大,使得在通频带里的交流信号通过电容和导线一样。
静态时,两个电容是有电压的, \(C_1\) 两端是BE电压, \(C_2\) 两端是CE电压。其静态工作电压 \(U_{BEQ} = U_{C1}\) , \(U_{CEQ} = U_{C2}\)。
动态时,信号相当于没有损失的直接加载BE上, \(u_{BE} = u_I + U_{BEQ}\) ,这个驮载就体现出来了。输出端,输出量是CE减去一个电容上的不变量,因此输出是一个完全的交流量。
因此这个耦合电容的作用是隔直通交。这个电路特别好,在集成运放出现前,这个电路是用的最广泛的一个放大电路。
现在有三个电路了。一个是原理电路,两个实用电路:直接耦合、阻容耦合。
直接耦合是用个电阻串在输入和晶体管之间,这个电阻影响着动态也影响着静态。
阻容耦合,比较好,解决了前面的问题,但是也有自己的问题。电容在频率比较低的时候,容抗就很大了。
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就是求解静态工作点和动态放大倍数的方法。
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呢?放大电路里直流和交流是共存的,又有电容、电感存在,因此交流和直流信号流过的路是不一样的,因此就分开来去看,这也是模拟电路里的一种分析方法。
引入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的额概念。
直流通路解决静态工作点的问题,分析时的原则
交流通路解决信号的问题
对于最基本的放大电路
直流通路
\[I_{BQ} = \frac{V_{BB} - U_{BEQ}}{ R_b }\] \[I_{CQ} = \beta I_{BQ}\] \[U_{CEQ} = V_{CC} - I_{CQ}R_e\]输入特性曲线折线化处理了,认为PN结压降是个固定值。
交流通路的处理:
直流电源为0,相当于短路处理了,要在直流偏置合适以后再分析交流。
对于阻容耦合电路
直流通路电容开路处理
\[I_{BQ} = \frac{V_{CC} - U_{BEQ} }{ R_b }\] \[I_{CQ} = \beta I_{BQ}\] \[U_{CEQ} = V_{CC} - I_{CQ}R_c\]甚至可以直接这么算 \(I_{BQ} \approx \frac{V_{CC} }{ R_b }\) , \(V_{CC}\) 比较大的时候,这个误差是可以接受的。
交流通路
使用直流通路可以估算静态稳定点的具体值。
一般来说,放大电路的 \(I_b\) 为微安级别, \(I_c\) 大概是毫安级别。
把原来的电路变成图解法比较容易的形式,把管子明显的露出来。
使用图解法需要实测晶体管的输入、输出特性。
对于输入侧
\[u_{BE} = V_{BB} - i_B R_b\]晶体管的输入特性和输入回路的负载线有个交点:
对于输出,有
\[u_{CE} = V_{CC} - i_{C} R_{c}\]这个东西在数学上的本质和一个二元方程组的图解法差不多。
对于动态放大倍数的分析,有
\[u_{BE} = V_{BB} - i_B R_b + \Delta u_I\]相当于输入有个小平移,这一步一步就对应到输出上去了。
给定\(\Delta u_I \to \Delta i_C \to \Delta u_{CE} \to A_u\)
图解法并不是个好方法,但是研究放大过程,更能深入理解放大电路输入如何作用,输出怎么回事。
此外,用图解法研究失真也很不错。
截止分析
截止失真输出是正弦,在输出端因为二极管不导通了,输入波底部失真,在输出的时候,IV转换反相了,故截止失真首先在输入回路产生,输出顶部失真。
因此消除截止失真,要往上抬Q点。
改电源是可以的,但是比较愚蠢。减小\(R_b\)不行。
对于饱和失真
Q随着负载线向左上方运动,进入饱和区了,CE电压再也上不去了,输出电压再也下不去了,因此饱和失真出现在输出侧,输出信号底部失真。
电子电路归根结底是电路,如果把半导体器件用等效电路可以描述出来,那么替换后的电路和电路分析里面的电路是一样的。
等效是有条件的,半导体有非线性特性,在一定条件下用线性元件模型去描述。在计算机仿真的时候,要想把一个三极管描述的很完整需要40个左右参数,如果用这种模型描述一个CPU,很难。但是近似分析的时候,只分析外特性,然后再看低频小信号如何操作。
首先看直流模型,还是那个熟悉的电路。
在前面的几个公式,实际上不知不觉中,已经建立了一个晶体管的近似模型,现在画出来
这里的二极管是理想二极管,是NPN三极管的两个PN结,这个模型把BE的PN结处理为一个恒压源,放大后认为就是个流控电流源(CCCS, Current Controlled Current Source)。注意条件为低频小信号。
晶体管的交流等效模型用h参数来处理,交流通路里把晶体管看成二端口网络。
端电压和电流关系可以写成…
经过一定简化,可以有简化的h参数等效电路,
\[r_{be} \approx r_{bb'} + \beta \frac{U_T}{I_{CQ}}\]在此基础上,分析一下基本共射电路的动态等效电路:
前提是静态工作点合适,低频小信号。写出来我们关注的输入输出电压
\[\dot{U}_i = \dot{I}_b (R_b + r_{be})\] \[\dot{U}_o = - \dot{I}_c R_c\]因此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为:
\[\color{blue} \dot{A}_u = \frac{\dot{U}_o}{\dot{U}_i} = - \frac{\beta R_c}{R_b + r_{be}}\]这个负号不能丢,表达了共射放大电路输出和输入的反相关系。这个表达式并没有表达Q点对他的影响。因此反复强调,Q点要合适。
输入电阻很简单,输出电阻可以先把电流源等效为一个电压源(诺顿定理),就是 \(R_c\) 。
\[\color{blue} R_i = R_b + r_{be}\] \[\color{blue} R_o = R_c\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