描述函数法
这也是个很有工程特点的精确的分析个大概的方法。
总的来说是基于频率分析的。
核心思想是,正弦信号作于于非线性环节的输出用一次谐波来近似。
用这个思想就可以得到非线性环节的频率特性,这就是描述函数,这时候非线性已经用一个线性系统代替了。可以使用各种频率分析方法进行分析,用于分析稳定性和自振,无法给出确切的时间响应。
描述函数
描述函数用来近似描述非线性环节的频率特性。
描述函数的功能和系统的频率特性是一样的。
如果一个非线性环节输入输出关系为
这时候有个乱七八糟的输出,不过没关系,谐波分析一下,展开
傅里叶分析的数学原理可以参考前面内容Fourier级数-微积分与级数论
这是个精确的等于,接下来就是工程上分析个差不多就行的思想了。
如果输出是奇函数,那么直流分量就是0,只要一次分量,可以认为

描述函数定义为
实际上就是频率特性的定义,幅值比+相角差。这时候线性环节已经被我们线性化了,可以用各种频域手段如奈奎斯特等判断系统的稳定性了。
举个例子,理想继电特性


输出来的这个方波为
这时候就要算基波了。
奇函数,有直流分量为0,余弦分量为0,
则
那么这个描述函数就定义为
这个事情为什么可以这么做呢?前面说的工程大差不差是不严谨的,作为理论,哪怕真的和实际大差不差,这么说也是不严谨的。为了严谨要在理论上分析这么做的可行性,即要求数学推导上的几个近似在实际系统中要满足:
- 系统结构图可以化简成为一个非线性串一个线性。
奇对称,非线性输出信号是奇函数。- 线性部分具有低通特性。这是”取一次谐波近似”的内在要求。
满足了这几个条件,才可以放心的说大差不差,这种近似是合理的。
典型环节的描述函数
这个可以数学推导,但是输公式太麻烦了。
核心是去理解傅里叶变换,用频谱分析的手段去处理信号,找出基波。
非线性类型 | 静特性 | |
---|---|---|
理想继电特性 | ![]() | |
死区继电特性 | ![]() | |
滞环继电特性 | ![]() | |
饱和限幅特性 | ![]() |
描述函数都是A的函数,与频率无关。
这个说法仅仅对理想的一般的奇对称而言的。如果含有储能元件,那就可能与频率有关了。
如果有双值,既输出值与速度有关系,那么描述函数有复数。
定义这个干啥呢?接着往下说
描述函数分析系统稳定性
再次指出描述函数是分析系统零输入下稳定性和自振的,不能给出时域响应。

闭环系统的特征式为
换一下形式
如果都是线性的话,在频域法里面判定这个系统的稳定性,是画出
现在的问题是N(A)和\omega无关,是A的函数,为了描述的方便变一下形式
我们把右边这个认为是广义的
如果把广义点包进去了,就不稳定。现在想想为啥用类似于频率特性的概念来定义非线性的描述函数,就是为了用频率特性分析的一些东西。
关于
这个广义的这个东西,围起来不稳定,不围起来稳定,有交点,可以分析运动方向,看看是不是自振。
在交点

通过交点方程,可以算出自振幅值和频率。
这个广义的点首先是个点,他是会动的,画出来的线是运动可以到达的位置,A是输入的幅值。系统不稳定的意思是系统输出的幅值(实际上就是反相就是输入)越来越大,稳定的意思是输出的幅值变小,结合稳不稳导致与非线性环节的输出变化以及相信环节的幅相曲线,可以分析系统的稳定与自振情况。也就是说自振不一定稳定,还要具体分析。

对应于线性系统临界稳定的正弦波,非线性系统的临界稳定就是自振。
这个-1就是开环传递函数相位为-180°了。如果这时候幅值还大于1,那么是不是就是输入幅值拉伸后满足自己,幅值如果衰减的很低那么这个”反相叠加”的作用对系统的影响就越小,描述这个在-180°的时候幅值衰减的程度的词是幅值裕度,这就和前面的频率稳定性判据联系起来了。这里很直观的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关注-180°这个位置。
同样的,也希望信号在经过系统后,幅值衰减到1之前,要避免反相自己叠加自己这个情况导致的系统不稳定,所以要远离-180°。
为啥幅值为1是个分界呢?从数学的角度来讲,隐隐约约觉得可能和级数收敛或者积分收敛有关系,后面再验证一下这个想法靠不靠谱。
举个很理论的例子

如果知道了这个系统输出量c的自振振幅为
首先,这种不好分析,调整一下结构

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为
线性部分的传递函数为
画出来这两个曲线

根据图就可以定性分析是否有稳定的自振点了。这个系统一定会自振,不管初始条件的大小。
然后定量计算,因为最后稳定在交点上,所以一定满足自振条件
复数方程,写开来实部虚部分别列方程计算就可以了。
下面就是运算的问题了。
对于这种幅频特性为两个转折频率分三段的,一些参数其实可以当作小结论
最后用算出来的结果仿真一下,搭建一个仿真

这个东西因为是三阶的,所以可以在相空间离画出来相轨迹,稳定自振点是一个极限壳。对照二维极限环稳不稳的分析方法。
可以看出,果然是近似分析,虽然和实际有差距,但是已经很接近了。如果真要利用这个特性去搞一个比如说信号发生器,那么接下来就是调的事情了。

再举个例子,设计一个我需要的信号发生器
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为
线性部分的传递函数为
理想继电特性M=
调整K和\tau去调整信号的周期和幅值,总是能找到一个符合要求信号参数的组合的。
复杂系统和复杂非线性环节的处理
除了等效变换,还有个思路
决定系统稳定性的是闭环传递函数的特征方程。
那么暂且把非线性看作是线性的一个传递函数。用梅森增益公式,一下子就能找到传递函数,最重要的是找到了特征方程。
有点类似于等效开环传函,可以用数学手段化成N(A)G(s) = -1的形式,这就直接有了。
要注意的是,等效后的输出和原系统的输出会有一点点小差别,输入也不是原来的输入口了,但是整个系统不管在哪里频率都是一样的,那么原输出口的幅值其实也可以经过简单的频率特性算出来的。
对于复杂非线性环节的处理
两个非线性环节串联到一起。
把两个环节函数写出来,定义域值域写到一起,合成一个环节。数学上的手段,两个分段函数复合。